点击图片查看最新招聘信息。
近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(下称“中山一院南沙院区”)将中i湾区健康大讲堂“搬进”广州海关,把实用的医院科普知识带进海关一线人员身边。
在国家“健康中国”战略和“健康广东”行动指引下,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联合中山一院大健康传播中心、南沙区卫健局,积极响应广东省卫健委“健康科普进万家行动”部署,践行“预防为主”理念,通过布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、构建科普健康管理闭环,以“五进”(即进学校、进社区、进乡村、进企业、进机关活动)医学科普活动为重要载体,持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。
截至目前,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已累计开展近80场“五进”活动,直接服务群众超6万人次,让南沙及周边地区群众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便捷享受高水平医疗科普服务。
覆盖30余个学科,“按需定制”筑牢健康防线
在广州海关的科普现场,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,只有贴近生活的实际知识。
活动中,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急诊科执行主任胡春林以《中暑预防与应急处理》为题,用通俗语言讲述了中暑的成因、预警信号和现场急救步骤;门诊护士长赵明通过“石头、剪刀、布”的形象演示,生动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要领,让抽象的急救技巧变得简单易懂;心内科护士长胡俊英则带领现场人员实操演练“黄金四分钟”心肺复苏与AED使用,让不少首次尝试的海关人员快速掌握关键要领。
“‘五进’医学科普活动的选题主要依据两个方面:一是前期了解受众常见的健康问题和需求;二是根据不同机构、单位、受众的职业特点以及该群体常出现的健康问题制定。”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执行院长周灿权介绍,以本次活动为例,考虑到部分海关人员户外作业多,常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,中暑情况相对常见,便专门准备了相关科普内容。
这种“按需定制”的思路,是中山一院南沙院区“外预防”科普工作的核心。为确保科普的专业性与精准性,该院区创新打造“DNA”科普矩阵(Doctors医生+Nurses护士+AI人工智能),组建了44人、覆盖30余个学科的科普智库。
摒弃“闭门造车”模式,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科普团队基于“区域-人群-疾病”三维服务图谱,为不同群体“量身定制”健康方案:针对青少年,设计“科普+筛查”的近视防控与生长发育指导;为老年人开展慢病管理讲座与义诊;向工地工人传授职业防护与急救技能;对职场人群聚焦颈肩腰腿痛、“三高”等痛点,融合专题宣讲与个性化体检建议,进一步推动健康服务从知识传播向健康守护跃升,实现科普知识对各类人群的精准覆盖。
惠及6万余人次,“外防内护”构建服务闭环
“虽然三级甲等医院以疾病诊治为重要任务,但疾病预防同样不可或缺。作为南沙健康医疗发展的一分子,我们有责任在保障群众健康方面作出贡献。”周灿权表示,尽管医疗工作繁忙,开展科普活动会耗费宣教人员大量时间准备,“上课”前还得反复备课,把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表达,但一节课能让不少人受益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病风险,“从投入产出看,这能减轻整体医疗负担,值得坚持做下去。”
两年间,通过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科普传播矩阵,中山一院南沙院区“五进”医学科普活动已开展近80场,直接服务群众超6万人次。数据显示,公众心肺复苏施救意愿率从52.56%跃升至96.12%,按压规范率从15%提升至82%,慢病早期干预率显著提高。
在做好外部预防的同时,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持续提升内部医疗服务能力,以“科普—体检—干预”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,为南沙区及其周边地区群众提供健康保障。
作为南沙区域内的三甲医疗机构,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在疾病诊治上不断精进,实现科普宣教和临床服务无缝衔接。周灿权透露,对于在科普中发展健康隐患的群体,医院会引导其进入院内服务体系。
体检中心提供个性化体检方案,由专人解读报告;若发现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线索,将通过内部的转诊机制,精准对接相应科室;针对慢性病患者,医院会启动“智能干预+定期随访”的服务模式,以形成“从知识传递到健康守护”的全链条闭环服务。
这种“外预防”与“内服务”的融合,既降低了疾病发生风险,也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。周灿权表示,未来,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将持续优化“五进”医学科普工作机制,扩大覆盖半径,创新载体形式,让权威、科学的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,惠及更广泛人群。
撰文:梁诗婷
通讯员 潘曼琪
股票做配资,配资实盘,可靠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