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的歼-35在福建舰上那惊艳一弹,简直帅爆了。这画面刚传开,大洋彼岸的土耳其就急了,好像生怕五代机的牌桌上没自个儿的座位,立马甩出了自家宝贝“可汗”战斗机的新照片。
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:瞧瞧,我们也在搞,而且速度不慢!九月二十八号,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放出的照片里,“可汗”的二号原型机已经在生产线上了,那叫一个有模有样。
虽然还只是个光秃秃的骨架子,蒙皮、垂尾什么的都还没装,但那扎实的主体结构,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:我们已经不是单打独斗了,现在是多机并行研发,项目提速了!
不甘人后的土耳其
这可不是小打小闹。土耳其人放出话来,这架二号机,2026年就得给我飞起来。据说三号机也已经在排队了,目标同样是2026年春夏之交就加入试飞大队。这速度,说实话,有点猛。
从2019年第一次对外公布模型,到2023年原型机下线,再到今年成功首飞,“可汗”这项目就像按了快进键。这次二号机的亮相,更是藏了不少信息,可不只是多造一架那么简单。
眼尖的土耳其军迷拿着照片跟一号机翻来覆去地比,还真看出了点门道。二号机的机头好像更宽了,发动机进气道的位置也往上挪了挪,离座舱盖更近。
这些小改动背后,可能就是气动布局、内部空间,甚至是隐身性能的新一轮优化。这说明土耳其的工程师们没闲着,项目一直在迭代进步。不得不说,土耳其的这股子决心和动员能力,确实不能小看。
看着像,其实两码事
作为五代机俱乐部里的新玩家,“可汗”总免不了被拉来跟咱们的歼-35比一比。毕竟猛地一看,都是双发、双垂尾、大翼展,还真有点兄弟俩的意思,瞅着都是奔着空优和高机动性去的。
但懂行的一看就知道,这俩完全不是一回事。歼-35是中型机,而“可汗”是妥妥的重型机。更关键的是,歼-35从设计图纸的第一笔开始,脑门上就刻着“舰载机”三个字。
它的机体结构、起落架强度,全是为了在航母那巴掌大的地方讨生活而特别加强的,更看重低速起降时的操控性。而“可汗”呢,压根就没想过下海这回事,俩兄弟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路。
最能说明问题的,就是那个进气道。土耳其缺大型高速风洞这种顶级“玩具”,没法像我们一样,把各种设计方案扔进去没日没夜地吹风测试。没办法,最后只能选了相对保守的嘉莱特进气道,这在隐身和减重上,都不是最好的选择。
再看歼-35,咱们背后可是有亚洲最大的风洞群撑腰,什么样的设计都能拉过去遛遛。加上从“枭龙”、歼-10C到歼-20攒下来的DSI进气道经验,技术早就玩明白了。所以歼-35用上更隐身、更轻的DSI进气道,那叫一个水到渠成。
心脏病才是大麻烦
不同的工业底子和测试条件,决定了两者在细节和性能上隔着一条鸿沟。歼-35已经服役,配套的各种系统成熟又可靠,是实打实的战斗力。而“可汗”呢?很多系统都还在实验室里躺着。
光看外表的做工就能感觉到差距。“可汗”还处在研发的初级阶段,外形甚至有点糙,一看就是还没来得及精雕细琢。反观歼-35,舱门接缝、尾喷口这些细节处理得严丝合缝,完成度根本不是一个次元。拿一个还在学走路的,去碰瓷一个身经百战的成熟战士,确实没啥意思。
但对“可汗”来说,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。它最大的软肋,也是最容易被人拿捏的命门,是它的“心脏”——发动机。目前,“可汗”飞起来全靠美国通用电气的F-110发动机。
可问题来了,发动机,美国人不卖了。特朗普政府现在把这个阀门拧得死死的,一台新的都不给。这就等于直接被人掐住了脖子,你机身造得再多再快,没有发动机,不就是一堆昂贵的废铁吗?
结语
为了不被卡死,土耳其也在咬着牙搞自己的TF35000发动机,希望能有一天用上“国产心”。但这玩意儿可不是搭积木,它是一个国家顶尖工业水平的试金石,技术门槛高到天上,研发周期更是没个准。以土耳其现在的家底,想在短期内搞定,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
除了发动机,先进的航电、雷达、隐身材料,哪一项想完全国产化,都得脱层皮。更别提五代机还是个吞金巨兽,土耳其的经济状况能不能一直撑下去,也是个大大的问号。
土耳其启动“可汗”二号机的组装,无疑是向着自己的空军强国梦迈出的一大步,也秀了一把自己的航空工业肌肉。但是,想追上歼-35,真正让梦想照进现实,这条路还长得很。技术、票子、还有复杂的大国关系,哪座山都不好翻。这场自主研发的马拉松,能不能跑到终点,现在谁也说不准。
股票做配资,配资实盘,可靠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